中國人都喜歡給寶寶起一個小名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乳名,奶名,幼名或小字,一般情況下小名都是家庭內部使用,所以大都起小名時比較隨意,其實小名也是重要的,一個好的小名不僅是為了上口,而且包含著對寶寶的寄望,關愛。在家庭生活中小名稱呼的次數往往要更多一些。這樣,由聲音形成的“信息場”就比較強,同樣影響著孩子的成長。因此,在起小名字的時候,最好也要斟酌一下。


怎樣給寶寶起小名

  在取正式名字前取個小名,古今都有這一習慣。在古代,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,人人都有小名。如魏武帝曹操小名阿瞞,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寄奴,北朝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狒貍伐,北周文帝宇文泰小名黑獺,宋孝宗趙慎小名小羊,明太祖朱元璋小名重八。上述這些,無不都是稱孤道寡的帝王。至于一些圣賢名宦,也都有小名。如孔子小名丘,王獻之小名官奴,陶淵明小名溪狗,謝靈運小名客兒,王安石小名獾郎。男人如此,女子也不例外。如漢武帝皇后小名阿嬌,唐壽昌公主小名蟲娘,明代女畫家馬月嬌小名元兒,等等。

  通常我建議小名要親切、自然。比如:使用出生時的特征來選擇就比較有意義,特征包括:出生時的天氣、地點、媽媽的夢兆、孩子的體貌特征等都可以入小名。孩子長大后,家人娓娓道起小名的由來,會感覺回味無窮,溫馨倍至。

  在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,有一個統(tǒng)一的“小名”——寶寶,之后就會有:“蘋蘋”“樂樂”“琪琪”“佳佳”等可愛的小名產生,但是這樣的名字多了,是很容易重名的。往往一個小區(qū)里住著好幾個“亮亮”和“佳佳”。其實,只要仔細觀察,就會有一些新穎的名字產生:例如,魯公子出生時,手紋象“友”字,于是起名為“友。

  有個寶寶出生后很白,小名因此就叫“點點”,因為身上有個小點兒都看得很清楚。后來,我建議用“典典”要更好一些。

  有一位爺爺在為孫子起小名的時候,正好聞到杯中的熱茶香氣四溢,于是“茗茗”的小名便產生了。

  還有按出生日期起小名的,比如男孩子在“五一”出生,家中就叫孩子“五一”,也很親切。

  但是,“小名”也有起得不是很妥當的例子。一次,一位媽媽說,我家女兒的小名叫“小蟲子”。我勸她改正,她大惑不解:我們夫妻覺得挺好的。我跟她解釋說:“小蟲子”的生命力是很短暫的。這位媽媽恍然大悟,并且表示非常感謝。

  還有個小姑娘,因為姓皮,所以叫“皮皮”,給人感覺有點像小狗的名字。并且,女孩子要是“太皮”就不討人喜歡了。所以我為其改名為“喬喬”。喬木是參天大樹,象征女孩子會高挑挺拔。三國時又有美女大喬、小喬聞名于世。因此,“喬喬”是一個很適宜女孩的小名。

  今年又是一個新的牛年,相信“牛牛”的小名不會太少。如果感覺小名不太好起,也可以使用朗朗上口的英文名:瑪麗、邁克、蘇珊、威廉,等英文名都是很好的選擇。

  盡管小名對人的作用和影響不及正式的名字,但是起一個好聽的小名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文化底蘊。